健康贴士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幼儿保健>健康贴士> 文章

手足口病高发 你必须知道的都在这!

发布时间:2017/5/16 15:33:20 作者:保健教师 浏览量:1562次

 

【摘要】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潜伏期一般2~7 天。预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通风、晒太阳。

进入5月,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如约而至。以下这些护理知识,爸爸妈妈应该知道!

  Q:什么是手足口病?早期症状是什么?

  A: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(以柯萨奇A组16型(CoxA16)、 肠道病毒71型(EV71)多见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以下年龄儿童发病率最高。其他年龄也可发病。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~7 天,没有明显的预兆,多数宝宝突然起病,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,随后会出疹子。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,主要集中在手、脚、口腔和肛门周围,疹子不痒、也不会留疤。出疹子的同时,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(上呼吸道感染)的症状,比如咳嗽、流鼻涕、打喷嚏等。

  Q:手足口病可以自愈吗?

  A:根据病情轻重可以将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,第一种情况是占比99%左右的轻症手足口,只是发烧和出现疱疹,可以居家护理里,只要对症护理得当,随着身体免疫力的提高,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。宝宝1~2 周可以自愈。第二种情况是出现脑膜炎、脑炎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,占比1%左右,多由EV71感染引起,需额外引起注意,一定要住院治疗,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。

  Q:如何治疗轻症手足口病,具体如何对症处理呢?

  A:跟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类似,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,病症都比较轻。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,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。比如手足口病宝宝表现出了高烧症状,就使用退烧药;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,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即使用口服补液盐。饮食上应给于流质偏凉食物,以避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。

  Q:宝宝得了重症手足口住院十四天,出院后大拇指指甲有退落,正常吗?

  A:手足口病后出现的指甲脱落比较常见。不用特殊处理,等待新甲推掉旧指甲即可。在旧指甲掉落前,注意指甲周边连接皮肤处不要因为旧指甲翻转而撕裂。

  Q:宝宝得了手足口病,今天一个星期了,基本好了,现在还有传染性吗?宝宝可以去公共场所玩了吗?天天关在家里,我都怕她憋出病来。

  A: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。通常潜伏期2-7天,建议再隔离3-4天,带着宝宝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,既能满足宝宝玩耍的需求,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。

  Q:宝宝得过一次手足口病,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得了呢?

  A: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导致手足口病。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,各种病毒间,甚至同种病毒不同血清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,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宝宝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病毒(或不同的血清型)而导致多次发病。所以,即使得过手足口病的宝宝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。

  Q:手足口病如何预防?

  A:该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、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(如打喷嚏的飞沫)及被污染的毛巾、玩具等物品而感染。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,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,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,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、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。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,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,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。另外,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,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。还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及宝宝的个人卫生。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电影院、公园、商场等,以避免交叉感染。

 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,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: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通风、晒太阳。

  Q:成人有可能会被生病的宝宝传染上手足口吗?

  A:人类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成人大多因已经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,因此成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,在自身抵抗力强时也不会表现出症状,但当成人忙于照顾生病中的宝宝而疲劳过度,抵抗力低下时,也会有部分被宝宝传染上而发病,通常病情较轻、病程较短,有人会误以为是口腔溃疡。所以提醒家长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,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。

版权所有©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宁阳街86号 电话:(025)86151080 管理登录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