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贴士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幼儿保健>健康贴士> 文章

基孔肯雅热(9月下)

发布时间:2025/9/11 16:27:48 作者:admin 浏览量:198次

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fever,CHIK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,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。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广泛,且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,导致本地传播疫情风险日益升高。截至今日佛山已有超3000例确诊病例。

流行病学特征

(一)传播途径。

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,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(俗称:花蚊子)。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,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, 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。

(二)潜伏期。

一般为1-12天,多为3-7天。

(三)传染期。

大多数患者在 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。

(四)易感人群,

人群普遍易感。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
临床特征

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和皮疹,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、脑炎、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。常见临床表现如下:

1.发热急起发热,体温可达39以上,一般发热1d-7d。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,表现为 双峰热,持续3d-5d 恢复正常。常伴有寒战、头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疼痛、畏光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
2.关节疼痛: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。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,可有肿胀或僵硬晨间较重,严重者不能活动,通常1周-3周缓解。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

3.皮疹:发病后2d-5d,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,部分伴有瘙痒感,数天后消退,伴脱屑。

预防措施

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,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、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,

个人防护:

居家:安装纱门、纱窗,睡前使用蚊帐;适时用蚊香、灭蚊拍、防蚊灯杀灭成蚊定期清理卫生死角

户外:清晨和傍晚(伊蚊活跃高峰)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;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、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久留。

环境清理!(斩断蚊虫孳生链)

清积水:翻盆倒罐清空闲置盆、罐、桶、轮胎等容器积水:填平树洞、竹洞、洼地;清理空调托盘、饮水机托盘等积水。

勤打理:水养植物(富贵竹、万年青等)每周彻底换水1次,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;宠物饮水碗、花盆底盘等及时清空积水。

严管控:储水容器(水缸、水池等)严密加盖,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:妥善处理垃圾,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。

治疗原则

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:

基础护理:注意多喝水,保证充足休息,有助于身体尽快恢复,

缓解症状:体温超过38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:如果关节疼痛明显,可根据疼痛程度选用合适的止痛药。但要注意,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(如布洛芬),以免增加出血风险。

就医提醒:如果出现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,特别是近期有境外旅行史,或者被蚊虫叮咬过,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旅居和叮咬情况,早发现、早处理,有助于减轻症状。

版权所有©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宁阳街86号 电话:(025)86151080 管理登录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