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贴士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幼儿保健>健康贴士> 文章

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(6月上)

发布时间:2025/5/29 9:13:25 作者:admin 浏览量:94次


当前已进入夏季,夏季的气温高、湿度大、蚊虫密度高等成为主要的气候特点,各种消化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。为了确保幼儿健康成长,幼儿园现将几种常见的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家长分享,希望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做好预防措施,科学预防,一起守护孩子健康!

       一、常见传染病

1.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常见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,全年均可发生,5~7月份为高发季节,学龄前儿童普遍易感。临床上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现皮疹、疱疹为主要表现,少数病例可出现嗜睡、呕吐等重症表现,个别的可导致死亡。

2.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。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,传染性很强,传播快。夏秋季为高发季节,主要传播对象为1~7岁小儿。临床以发热、咽痛、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。

3.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,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,湿度比较大,这时大家较宜贪凉,如吹空调等,感受风寒之邪。患者鼻咽部痒而不适,鼻塞,流涕,头痛,怕风等。鼻涕起初是清水样,2至3日后鼻涕变稠,继而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肢节酸痛不适等,病程一般为3~7日。

4.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,亦称为志贺菌病,是志贺菌属(痢疾杆菌)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,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,并释放毒素入血。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黏液脓血便,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,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(或)中毒性脑病。

5.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,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。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,烧灼感、痒、分泌物多,一般视力不受影响,检查发现眼睑红肿,睑结膜充血、乳头滤泡增生,球结膜周边性充血,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,结膜囊内有分泌物,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。

二、预防措施

1.培养良好卫生习惯: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,防止病从口入。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,不乱摸鼻子和眼睛,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。

2.穿衣要舒适透气:最好选择吸汗、宽松、透气的衣服,纯棉制品最合适,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。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,可适当增加衣物。

3.注意饮食卫生: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,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,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,少吃油炸食品、冷饮和甜食等。夏季食物较容易变质,不宜吃剩菜剩饭。

4.经常锻炼,增强幼儿体质: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,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,并及时补充水分,防止中暑。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晒工作,若时间过长,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用品。

5.生活作息时间规律: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以免精力不济,抵抗力下降。夏季白昼时间长于冬季,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,可放轻柔音乐,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。

版权所有©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宁阳街86号 电话:(025)86151080 管理登录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