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贴士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幼儿保健>健康贴士> 文章

传染病知识防控宣传(4月下)

发布时间:2023/4/14 9:26:02 作者:admin 浏览量:754次

流行性感冒

1.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。

2.大都是急性起病,常见症状是发热(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,达39~40℃),伴有头痛、肌痛和全身不适,也可能有畏寒、寒战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等全身症状,当然,咽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也是常有的,有些还会表现为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

 3.自限性疾病,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,一般在发病3~4天后体温会逐渐消退,全身症状好转,但是咳嗽和体力的恢复常常需要1-2周。

IMG_256

水痘

1.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、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。

2.水痘为原发性感染,多见于儿童,以全身性丘疹、水疱、结痂为特征。

3.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的病毒感染,以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、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,多见于成人。

IMG_256

临床表现:

1.水痘起病较急,前驱期有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持续1-2天后出现皮疹;最初这些红疹先是扁平,其后形成突起的小水泡,持续3-4天,然后变干、结痂。皮疹一般不留瘢痕,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。

2.水痘属于向心性分布,一般前胸、后背会先出,且分布较密集,然后向其他部位蔓延,面部也会比较多,四肢少一些。严重时,也可能全身分布。

3.自限性疾病,完全痊愈大约需要2-3周时间。严重者,可能并发肺炎和脑炎,有时会导致永久的后遗症或死亡。

IMG_256

护理:

一旦得了水痘,护理十分重要。首先要注意消毒与清洁: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、被褥、毛巾、玩具、餐具等,进行洗、晒、煮等消毒。勤换衣被,保持皮肤清洁;其次要定时开窗通风,也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。

另外,要避免用手抓破疱疹,尤其面部痘疹,避免引起化脓感染,所以及时修剪孩子指甲,并保持手部清洁;再次,密切关注病情,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、咳喘,或呕吐、头痛、烦躁不安或嗜睡,惊厥时应及时送医院就医。

手足口病: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,它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,出疹部分主要集中在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。是儿童常见传染病,多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夏秋为主,通常每年3月起逐步上升,4-7月迎来高峰。 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,以肠道病毒71型(EV71)、柯萨奇病毒A16型(CV-A16)、柯萨奇病毒A6型(CV-A6)、柯萨奇病毒A10型(CV-A10)最为常见,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-A71感染所致。

IMG_256

临床症状:病毒侵犯人体后,通常有2~5天的潜伏期,随后出现症状。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,临床上分为两型:

1.轻症手足口病: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、咳嗽、流鼻涕、厌食、肠胃不适等症状。发热1~2天后会出现皮疹,典型的会在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黏膜、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,病程一般5~7天。

2.重症手足口病: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,除了发热、皮疹以外,病情进展迅速,在发病1-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、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,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可致死亡,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。

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相似之处:

   5岁以下的娃容易“中招”,3岁以下“中招率”最高;

  主要经粪-口途径、呼吸道飞沫、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;

         高发季节以夏秋为主;

  得病后,第一周的“毒性”是最猛的。

IMG_256

预防:

  手卫生,勤洗手。在把手洗干净之前,不要揉眼睛、抠鼻子、吃手,或者伸手抓东西吃。

  儿童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、消毒。

 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

 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,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。

  不和疑似手足口病、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,如接吻、拥抱等。

         经常清洁和消毒(含氯消毒剂)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,如玩具、家具等,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,作用30分钟后,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。

 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聚会聚餐活动。少去人群密集,空气流通差的场所,外出尽量戴口罩。

  接种疫苗。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,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-5岁儿童,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,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,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。

  •          

版权所有©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宁阳街86号 电话:(025)86151080 管理登录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